這幾天
,唐河縣黑龍鎮大朱莊村和龍潭鎮馬窪村的村民們忙碌異常
,機器隆隆
,打捆機正在將散落在麥田中的秸稈整合成捆
。
(新華社無人機航拍)
放眼望去 ,一台台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 ,細碎的麥秸飄落在茬口齊整的田壟間 ;緊隨其後的一台台秸稈打捆機將細碎的麥秸撿入囊中 ,隨之“吐”出了方方正正的麥秸捆包……
作為中原糧倉 ,河南省的產糧大縣 ,唐河今年小麥種植麵積達200萬畝 ,可產生秸稈8億斤左右 ,這麽多秸稈放在地裏既影響夏播 ,焚燒又會產生大量煙霧 ,對大氣造成汙染 ,國家早已明令禁止 。
(新華社無人機航拍)
8億斤的秸稈 ,如何找到出路 ,實現綠色環保高效 ?
唐河縣拿出財政補貼資金 ,以農機合作社為補貼重點 ,為合作社和農戶購置的秸稈打捆機每台補貼8950元 。
(新華社無人機航拍)
秸稈購銷采取企業上門收購和農戶自主出售雙線並行的方式 ,形成了“企業田間免費拾撿+每噸300元地頭現金收購+統一外調加工”的秸稈利用新模式 。
一根根細碎的秸稈打成捆或粉碎 ,變廢為寶 ,也促使農民在三夏禁燒工作中實現由“偷著燒”到“不願燒”的轉變 。
打捆機在麥田不停作業 ,恰似在進行著田間藝術創作 ,把“回”字一次次大大的書寫 ,已打成捆的麥秸宛如柱子 ,被整齊裝上車輛 。
(新華社無人機航拍)
村口的閑置場地上 ,從麥田運來的秸稈方包堆積如山 ,公司工人把一個個秸稈方包搬到大型貨車上外運 。
這些收上來的秸稈現在成了“香餑餑”了 ,發電廠 、飼料廠等企業都搶著收 ,僅養殖場過腹還田一項 ,就可以消化掉90%以上的秸稈 。把秸稈有效利用 ,農戶有了收入 ,企業有了效益 ,環保有了辦法 。
種糧大戶 ,一到麥收就犯愁 ,這麽多麥秸稈往哪兒處理 ?今年打捆機進地 ,秸稈帶來“額外”收入 。每畝地秸稈回收可增加收入40元 ,要是種上一百畝地 ,光這一項農民就可以多收入四五千塊 。地裏秸稈打捆離田處理後可以迅速播種 ,不耽誤下茬種大豆 、玉米 。
作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,今年“三夏”期間 ,唐河將有12.8萬台農機參加機收會戰 ,其中將有序引進山東 、河北等省份聯合收割機1300台 ,秸稈打捆機300台 ,力爭實現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率在92%以上 。
整理回家後的麥子秸稈被農民大哥進一步粉碎後 ,就變成了黃牛的飼料 ,瞧 ,黃牛們吃得津津有味 !
(黑龍鎮大楊莊村民將小麥秸稈進一步粉碎
,作為黃牛的飼料)
(黑龍鎮大楊莊村民正在用粉碎後的秸稈給黃牛喂食)
秸稈變廢為寶 ,真是一舉四得的好事情 ,既不汙染環境 ,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,又節約了購買飼料的費用 ,更提高了企業效益 。